他们扎根乡土 为农民健康奉献“医”生

2018/8/20 10:50:06来源:央视网

今年8月19日是我国首个“中国医师节”,医生是建设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依靠力量,尤其是在农村,正是有了他们淳朴的坚守,农民的健康才得到了重要保障。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交通不发达,道路难行,但乡村医生用自己“独特”的交通工具,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始终坚持出诊看病,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一条板凳 连接医疗惠农政策和山区病患

  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的李菊洪,是一名双腿截肢的女村医,依靠“板凳”走路。需要出诊时,丈夫刘兴堰就会背着妻子去行医,有时候甚至要翻两三个山垭口,花上一两个小时,但她也从来没有拒绝过病人。从医17年来,她先后“走”坏了20多只小板凳,服务村民6000多人次,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她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无腿白衣天使”。

  李菊洪说:“我想带动我们镇里的村医一起,踏踏实实守好村卫生室这个阵地,服务好村民,让国家的医疗好政策走进农村的家家户户。”

  失去双腿的李菊洪,用手中的板凳,连接起医疗惠农政策和农村病患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随着新农合医保覆盖乡镇,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向前迈进一大步,农民享受的健康红利逐步增多。

  一头毛驴 驮起沙漠上的健康希望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额勒顺镇苏日图嘎查位于塔敏查干沙漠腹地,交通不便。哈申通拉嘎是这里唯一的乡村医生,他每天骑着小毛驴,挎着足有20斤重的药袋去为乡亲们治病……不论寒冬酷暑,不管刮风下雨,只要给他打电话,他都会去给农牧民看病;他担心乡亲们不识汉字吃错了药,在每个药盒上用蒙文标注上用法和用量;他生活贫困,但他认为医生最重要的是良心、医德,所以尽管日子过得很紧巴,但遇到贫困患者,他总是伸出手来帮一把。为了能更好地给农牧民看病,他还自费到正规的医院进修,逐渐成长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名医。

  哈申通拉嘎虽然贫困,但他并未因此停止行医脚步,因为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要守护家乡农牧民的健康,做农牧民身边的健康使者。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实现了农牧民不出家门就可以看大病的愿望,推动了当地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施。

  一辆摩托 行程足以绕地球10圈

  行程40多万公里,骑坏7辆摩托车,用烂12个行医包……在足以绕地球10圈的行医路上,贺星龙用实际行动在山西省大宁县乐堂村这片土地上,生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不管天气多恶劣,贺星龙不是在准备出诊,就是在出诊的路上。行医18年来,医诊患者4600多人,出诊次数达16万余人次,免收出诊费近40万余元,为五保户患者免费贴药达4万多。

  贺星龙在学校毕业后,本可以在大城市工作,但他却毅然决然地重返家乡,回报桑梓。回首当年从城市到乡村的“逆行”,贺星龙说不后悔:“钱是没挣下,但咱活下了4000多乡亲,值!”

  贺星龙依靠摩托车穿梭于卫生室与病患家庭之间,给病患尤其是贫困患者带去希望。他也见证了大宁县医疗条件变化,全县84个村都建了卫生室,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万元降到5千元,报销比例提高到80%,实现“先诊疗、后付费”,这一系列措施正逐步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问题。

  李菊洪、哈申通拉嘎和贺星龙是全国90多万扎根在田野的乡村医生的优秀代表,他们是最贴近基层大众的生命守护者,为中国的几亿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是实实在在的“乡村里流动的120”。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强调:“乡村医生是中国医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没有游离在群体之外,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乡村医生的关爱。”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而乡村医生就是这个“网底”的卫士,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实际困难,留住他们,才能保障“网底”不破。(文/魏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