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县域医共体的“德清探索”

2018/3/5 9:44:49来源:健康报作者:李水根 朱元甲

“打好县域医共体建设攻坚战,努力提升老百姓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近日,浙江省德清县政府在位于县城东部的新市镇召开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会。与会各部门、各乡镇和医疗卫生单位的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规划着下一步行动。


1
造了“房子”,也得“装修”


“德清探索”缘于近年围绕县域综合医改所取得的成果。2017年,“主动出击”形成的县域医共体改革探索框架也成为浙江省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参考模板。由此,“德清探索”经验在今年的浙江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被重点推介。


“造了‘房子’,也得‘装修’。”2月8日,德清县卫生计生局局长马建根在接受采访时说。据该县卫生计生局副局长陆国强介绍,“装修”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在全国县域层面率先设立县医疗保障办公室,挂靠在县政府办公室,实行医保、医疗、医药、考核等工作由同一名县领导分管。由此,建立起医保支付新机制,推行以医共体为单位的医保总额预算、结余留用、合理超支等管理,同步推进住院按病组点数法、门诊按人头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共体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治疗。二是依区域组建由两个医共体组成的健康保健集团。德清县的地理位置东西狭长,从就近、有效管控角度考虑,分别组建了由德清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中西部8家卫生院和位于东部新市镇的德清医院和4家卫生院组成的武康健康保健集团和新市健康保健集团。两个集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采取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唯一法人代表的紧密型架构。


2
共同体内亮点纷呈


“精心筹划、精准落实使得‘装修’很快看到成效。”虽然自今年1月初投入实质性运营时间不长,但记者结合采访可以梳理的亮点着实不少。


人才流动呈现良好态势。在两大集团中处领头羊地位的3家县级医院已选派出36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和1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每周2天~3天下沉到卫生院。有44名基层医务人员走进县级医院坐诊或进修。与此同时,从县级医院竞聘选拔了9名优秀人员到卫生院担任业务副院长,每周下沉工作3天。目前,在卫生院已设立全科—专科联合门诊、专科医生工作室8家,县镇康复联合病房6家。


公共卫生人员驻点工作,实现医防深度融合。自今年1月开始,德清县疾控中心实施公卫人员下沉至武康、新市两个健康保健集团驻点工作制度。经过选拔产生的34名专业人员分成两个驻点指导团队,实行结对定点,每周至少到驻点卫生院服务1天。驻点人员承担分析驻点区域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梳理解决疑难问题、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宣传落实相关政策、协助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及突发事件处置等6大任务。驻点人员要求每月上交工作量记录表,并接受疾控中心和驻点卫生院的双重考核。


做深做透服务文章,把患者留在基层。据悉,处于沪杭中间位置的德清县交通十分便利,该县的县域外就诊率曾高达64%。德清县的医共体建设力求使服务变得“丰满”起来。一是人才下沉和培养基层人员,使基层服务能力强起来;二是在卫生院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中心,在县级医院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便门诊,使签约服务后的双向转诊能顺利起来;三是实行包括238种分级诊疗疾病参考目录和50种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引导病人在县域内就诊;四是实现医共体之间信息平台建设和数据整合,让健康信息活起来。

3
“现在忙了,但心甘情愿”


“吸收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医院参与医共体建设是又一个亮点。”德清医院的社会资本占75%。采访中,该院院长姚桂昌对自己承担的新市健康保健集团院长新职务的感受是“现在忙多了,但忙得心甘情愿。”


姚桂昌现在不仅要忙着运作好集团,还侧重去研究签约服务。他认为这是实施分级诊疗的关键。他向记者说了两件签约中的小事。签约一年的费用是120元,由政府、医保和个人各承担40元。有的村集体经济较好,村委会愿意承担村民个人自负的40元。但姚桂昌认为,这40元还是村民个人交为好。村委会可事后以其他形式补贴。他说:“40元由村民自己出,好处在于村民会当回事,遇事会想着去找医生。这意义不一样。”另一件事,德清医院以往在区域内的宣传多侧重在区域性的公共影响,让村民有需求可直接找医院。现在,将宣传的重点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力求就医之路从基层起步。


朱小松是新安镇卫生院院长,同时又是新市健康保健集团的副院长,负责集团内4家卫生院的直接管理。他探索形成的绩效管理、药械采购流程、健康宣教、卫生人员培训等方法已在其他3家卫生院推广。朱小松告诉记者,医共体的有效运作,使卫生院的门诊量从原来的每天70多人次增至250多人次。


据统计,今年1月,该县基层就诊达23.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53%;卫生院住院人次同比增长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