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项与你我健康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这是十九大后首次中央深改小组会议上审议过的文件。按照意见要求,到2020年,我国每万名城乡居民拥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全科医生?又该怎么发展呢?全科医生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焦点访谈》将通过系列节目为您全面梳理。
高大妈家住北京月坛附近,常年患病,而且患多种病。虽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她家附近,但她总觉得大医院更靠谱,所以以前无论大病小病,她都往大医院跑。但是有一次痛苦的看病经历让她改变了想法。
高大妈告诉记者:“排队挂号,(凌晨)五点钟去,下雪了,骑着自行车给滑了,滑得脚底下俩脚都蹬空了。牙啃地,牙全都是折了,你看看把这儿骨头给摔的,整个都摔折了。就为了看这病挂这号,这骨头锯了10公分,这还瘪着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大妈认识了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于爽,她告诉高大妈,大病去大医院看,常见病在社区找全科医生看就很好。高大妈试了试,果然不错,于是她跟于医生签了约,由于医生负责管理自己的健康。
高大妈以前并不了解全科医生,后来才知道全科医生会给签约居民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健康评估与规划、点对点管理服务、对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全方位服务,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因此全科医生也被称为健康的守门人。
相对于内外、外科等其他专业的医生,全科医生在我国历史并不太久远。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推进全科医生制度队伍建设。于爽所在的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国较早开展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地方,这里有60多名全科医生。于爽以前不是全科医生,2010年她通过转岗培训取得全科医生资格。这种情况在我国很普遍。
高大妈在签约以前,得什么病都往大医院跑,很盲目。签约以后,看病就交给于医生来管理。通常于医生治疗常见病,而重病于医生就会帮助转诊到大医院,高大妈再也不会有病乱投医了。
高大妈说,跟去大医院相比,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很多优势:“第一花钱少了,第二离家近了,第三,医生随和了,跟家人一样了。”
工作7年,于医生已经和500多位居民签约,成为他们健康的守门人,高大妈只是其中之一。于医生平时的工作十分繁忙,每周一到周五,从早8点到晚5点,她都会在诊室里坐诊,来看病的大多是街坊四邻。
除了坐诊、巡诊以外,全科医生还要把不能处理的病患转诊到大医院。在复兴医院,我们见到了刚从社区转诊过来的曹大妈。
在复兴医院,身患多种疾病的曹大妈并没有直接进某个专科病房,而是先进了全科病房,在这里统筹安排。
“对她来说,上了岁数的老人,可能会颠簸到好几个科室,再一个就是病人本身可能还会加重她的经济负担,我们会给她一个全方位的处理。”复兴医院全科病房全科医生王佩佩告诉记者。
按照流程,曹大妈接受完治疗病情缓解后,根据需要还会再回到社区,由原来的签约医生继续为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这样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到二级三级综合性大医院,从全科到专科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