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签约,定远交出了这样的答卷!

2018/1/23 15:34:14来源:村医导刊

“ 

签约27万居民,履约服务到位率超过95%,有偿签约居民县域内就诊率为89.1%--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卫生计生委 徐飞 邓江渊


成绩单


2017年,定远县签约27.05万居民——

签约服务覆盖率占常住人口34.03%;

有偿签约16.6万人、占常住人口21%;

提供各类履约服务101万人次;

履约服务到位率超过95%;

有偿签约居民县域内就诊率为89.1%;

村卫生室门诊60.5万人次,同比上升7.5%;

乡镇卫生院门诊56.6万人次,同比上升20.9%;

住院18172人次,同比上升37.4%;

县总医院门诊56.1万人次,同比上升13.2%;

住院76506人次,同比上升21.9%;

县外就诊率为16.9%,同比下降3.1%。


  2015年8月,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被列为该省首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县。开展签约服务两年多来,医务人员下沉基层、进村入户多了,医疗服务更接地气,促进了医患互信和有序就诊。

  

  

实行“1+1+1”模式

县乡村有分工有协作

 


  在设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时,定远县综合考虑了城乡居民健康需求、医保资金承受能力、全县医疗资源配置,把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建设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在县域内组建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共同体,实行“1+1+1”分工协作模式,即实行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医提供日常访视、健康指导、转诊咨询、常见病初诊服务;乡镇卫生院负责重点体检项目、一般诊疗服务;县医院负责技术培训、远程会诊、向上转诊和疑难杂症治疗。


  在县域医共体内,将医保资金全部按人头总额预付给医共体牵头单位县总医院,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超支不补,结余全部留用”,年度收支结余由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按6∶3∶1的比例分享,超支部分由三级共同分摊。在这一机制作用下,推动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最大限度地将住院患者留在县域内,逐年降低县域外就诊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助推器,推进了分级诊疗,实现了新农合资金三年均有结余。2017年,结余资金1990万元。


  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城乡均等化,2017年5月,县卫生计生委遴选了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民营医院,由高年资内科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组成19个签约服务团队,开展县城城区以及第二大镇炉桥镇镇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已签约服务2000余人。其目的在于引入竞争机制,探索购买服务方式,促进民营医院规范化服务、差别化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细化签约服务包

居民各取所需有保障

 


  定远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医务人员和居民进行“一对一”签约,由签约医生在签约年度内,根据签约协议,提供履约服务。服务类型上,有基础性服务包、初级服务包和中级服务包三种:基础性服务包面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人群免费提供服务,初级服务包分为2种,中级服务包分为6种,基本涵盖了老、慢、弱、病、残、孕等重点人群。服务收费上,分为20元初级服务包和100元中级服务包两种。


  初级服务包和中级服务包的个性化服务还包括签约医生为签约居民定期上门访视、提供家庭出诊、综合体检服务、进行健康评估、开展康复指导、转诊转院服务、医保补偿优惠等。例如,中级服务包所含服务项目按单项价格累加的总价为369元~435元不等,签约居民仅自付100元,优惠幅度大,吸引力强,居民签约积极性高,全县续约率接近70%。

 

  按照省政府为贫困人口建立1份电子健康档案、确定1名签约家庭医生的部署安排,自2016年10月以来,定远县为7.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因病致贫人员设计了中级服务包,为非因病致贫人员设计了初级服务包。县政府专项安排扶贫资金近300万元,补助医疗机构和签约服务医生,为贫困人口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保障。


   

建设“一台”“两端”

信息化提升服务效率

 


  签约居民越来越多,没有信息化支撑,难以规范完成签约、履约、监管、评价、考核工作。为此,定远县投资近百万元,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为基础,建设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平台,包括“一台”“两端”。“一台”即一个管理平台,“两端”即居民端、家庭医生端。


  管理平台对签约服务包设计、协议管理、签约机构管理、签约管理、履约管理、满意度评价等进行综合管理和数据统计。家庭医生端具有现场签约、履约服务、档案查阅、健康评估等功能。家庭医生可通过居民咨询版块,用图文、语音与居民在线沟通、互动。居民端可实现网上签约、续约、咨询互动、预约诊疗、新农合补偿查询等服务,提高签约居民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