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无偿献血人次达到1400万,采血总量达到2360万单位。在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2016年全球血液安全与供应报告》中,中国的血液安全水平位列全球前列。11月23日,由《输血服务蓝皮书》编委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输血服务蓝皮书: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举办。

图说:《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现场来源/主办方提供
这本由83位输血行业专家和学者参与撰写的书,从学术视角系统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输血行业的现状、特点、问题及趋势。
采供血行业网络舆情频现
目前,由于血液的稀缺和不可替代,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二孩”政策导致的高龄产妇增加,以及肿瘤发病率的升高等,季节性的血液短缺和长期性的血液供应“紧平衡”在国内外的许多地区频繁出现,采供血行业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经常性的误解。
近年,采供血行业网络舆情频现,其中“输血安全”“献血安全”成为血液安全领域舆情重点。如“2014年浙江浦江新政:家长献血,子女中考加分”“2014年网传红会卖血获利数十亿元”“2015年福建女童因输血传染艾滋事件”“2015年深圳市中心血站薪酬事件”等,都引发了强烈的网络舆情,严重影响了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和积极性,给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中2015年1月,“福建5岁女童输血感染艾滋病事件”衍生出对“窗口期”血液的讨论,“窗口期”是人类所有输血治疗依靠现有的检验手段无法规避的风险,但如何救济这些因“窗口期”感染艾滋等病毒的人群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且尚未有明确的政策对这些人群进行补偿。

来源/视觉中国
输血行业高学历人才严重缺乏
蓝皮书指出,我国输血行业高学历人才严重缺乏。输血技术专业资格考试从2009年11月起正式纳入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范畴,并在2010年5月进行了第1次考试。输血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共占82.51%),本科以下学历考生仍占了50%(54.79%)以上,硕士和博士共占不到4%(3.19%)。经本次考试获得专业资格的考生仅为488人,通过率26.47%(448/1692),相比医师资格的考试通过率低很多。
据悉,我国输血行业的主力军仍然为检验专业的本科和专科,高学历人才缺乏,尤其是具有系统临床医学的输血医学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严重匮乏。需要继续实践并不断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拓宽研究生教学渠道,探索适合我国输血医学发展的正规化培训模式,坚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