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改事和人】基层实践基地要当好引路人

2017/11/15 13:23:33来源:村医导刊

       受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托,笔者随评估组前往江苏省、上海市两个全科医学专业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评估,总体感觉目前部分作为基层实践基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规培生的教学上仍比较被动,需要转变带教方式和理念,才能提升带教效果。通过此次调研,笔者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有一些思考。


1

怎么选——有意愿有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所以成为基层实践基地,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行政部门的要求,以满足全科医生规培的需要;一些地区为基层实践基地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在教学职称评定、到上级医院出诊等方面给予优惠措施;有些地区还将其与机构达标评比挂钩……但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做好基层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尽的义务,因为这是在为社区培养全科医生。


  什么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适合做基层实践基地?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身应该“优质”,其服务理念、模式先进,功能定位准确,健康效果、居民利用度等比较高,代表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笔者建议,基层实践基地的遴选要与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结合,因为上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表现相对突出,而且在教育培训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和基础。


  另一方面,基层实践基地应该具备必要的培训条件,最关键是要有合格的、有意愿、懂教学的师资,因此要有比较严格的师资遴选、培育、准入标准。此外,应对基层实践基地和带教师资实行动态管理,意愿、师资弱的基地应该由意愿、师资强的替代,能力弱的基地应该由能力更强的替代。


  

2

如何做——由被动到主导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规培多数仍采用大医院主导的培养模式,大医院培养、基层使用,作为基层实践基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被动配合大医院,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与大医院缺乏有效的互动。基层实践基地要认识到,全科医生规培是为基层输送人才,要主动与大医院沟通临床基地的培养需求,如多关注基层常见病种、基本临床技能的学习。


  基层实践基地的定位应该由被动变为主动,再向主导转化。长远来看,基层实践基地应该主导全科医生规培,由基层实践基地根据全科医生培养规律和工作需要,合理设计大医院临床实践基地的培训内容和时间,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基层需求的全科医生。目前部分社区卫生发展基础好的地区或者有能力的机构可以先行探索,尝试社区主导的全科医生规培模式。


  

3

补什么——挖掘与提升能力


  全科医生规培解决的是增量问题,但是当务之急是提升存量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因此基层实践基地应承担起现有人员能力的挖掘与提升重任,转变培养模式,合理树立培养目标。


  第一,要将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扎根基层的意识作为重要的培养内容,以提升学生扎根基层的意愿,适时将留在基层的规培生比例作为师资评价的内容之一。第二,要主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综合、连续、协调的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将临床实践基地定位在基本临床技能的培养,这就需要基层实践基地加强内部管理,领导和师资要提高认识,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加强带教方式方法的培训,将培训带教纳入绩效,以提升师资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