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素描】一个村医和七个医生儿女

2017/10/17 16:29:08来源:村医导刊作者:湖北省麻城市北正街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 李成红

    家有8位医生:父亲和他的5个子女,还有两个儿媳。

 

  父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专生,本来在卫生所工作,因为家乡缺医少药,他主动回麻城市王福店镇王富村做了乡村医生。那时国家号召办乡村医生培训班,家乡的许多乡村医生,都是父亲带出来的徒弟。

 

  父亲曾和我说过,有一回,村里有个姓胡的病人找到父亲,说自己得了肝癌活不过半年,要父亲救救他。父亲详细检查后发现,这位病人是被外面一个所谓的“名医”误诊了,他其实只是肝硬化,出现腹水,并没有患肝癌。这位患者打了几天针,吃了几副中药,就又可以下地干活了,对父亲的医术赞不绝口。

 

  2016年临近春节的一天,外村一位陌生人找到家里,请父亲给他家一位中风老人做中医康复治疗。因为路程太远,父亲也70多岁了,家里人都不想让他去。可是父亲见来的人如此恳切,还是答应出诊了,骑着摩托车连续去了几天,用针灸的方法,配合中药,为老人治疗。经过治疗,老人讲话清晰多了。

 

  我父亲总是这样管不住自己,只要有人找,哪怕是落雪下雨,哪怕是半夜三更,他都不拒绝。

 

  记得我考上中专那一年暑假,哥哥正在上高中,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在上初中,5个孩子的学费加起来是一笔不菲的费用。爷爷提议让父亲去病人家收欠账。父亲没办法只得去了,天黑回家时却一分钱也没带回来。爷爷生气地说:“不给钱给粮食也行,我们卖了凑学费。”

 

  父亲半天没吭声,过了一会儿才说:“不是他们不给,是我没说。我看到他们家里什么都没有,太可怜了,就在家里坐了一会,问问病情聊聊天,没说收账的事。”一家人都不再说什么,大家知道父亲很为难,学费只好再想其他办法。

 

  父亲总是这样“惯着”他的病人。每次病人来家里找父亲看病,母亲总是做好饭菜,像招待客人一样招待他们。遇到生活特别困难的患者,母亲还把自己做的衣服,还有我们用过的书本、书包送给他们。因为我们家五个孩子都品学兼优,村里人都想让孩子“沾沾喜气”,母亲就把我们的东西分给大家。

 

  一个农村家庭,培养5个医学生真的不容易。如今,我们5个子女都在公立医疗机构工作,各自成家立业了。

 

  哥哥跟父亲总是抬杠,但是哥哥对父亲的医术和为人却很佩服。哥哥脑子非常好使,工作多年来,一直为医院服务基层、改革创新出谋划策。

 

  最小的弟弟高考完填报志愿时,大家觉得家里已经有很多人学医了,建议他填报别的专业,可是弟弟说:“爸爸说过,医生治病救人是做好事,我为什么不做?”弟弟继承了父亲吃苦耐劳、乐善好施的品质,不怕学医之路艰辛,凭借助学贷款,读完五年本科和三年硕士,目前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攻读眼科博士。

  如今,父母亲都70多岁了,仍不愿离开农村,没事的时候就在院子里种花、浇水。逢年过节和两个老人过生日的时候,就是一屋子医生的聚会。每每想到,一个老乡村医生有我们这7个当医生的儿女,不免为父亲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