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大学生村医如何落地生根

2017/10/12 16:50:51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湖北日报作者:杨娟

作为宜昌市“订单式”定向委托培养的首批108名大学生村医之一,黄启祥上岗3个月以来,几乎每天都在村里给人看病,每天都在进一步学习行医技能。村民们对这些年轻的乡村医生充满了期待。


“订单式”委托培养乡村医生,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医疗技术人员接骨换血的长效机制。湖北省明确提出,要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的目标。人才有了,如何让人才落地生根,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

首先,要以帮扶的视角挑选合适生源。

教育部明确指出,培养工作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倾斜。以帮扶的视角选生源,既满足了待脱贫人员亟须职业训练、养活自己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乡村医生的岗位空缺需求,一举两得。


其二,用乡愁与乡情留住大学生村医。

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生源学生,更容易因为熟悉而接受农村生活状态。社会学家费孝通说:“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子里工作,为自己熟悉的人服务,会更容易适应,也更容易扎根。而扎根于乡土情感的村医队伍,将会稳定而长久。


其三,为大学生村医提供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浙江省曾经针对199名农村社区定向培养医学生进行意愿调查,发现只有34.2%的人表示在5年服务期满后,愿意继续留在农村。不愿意留下的原因,首要一条就是缺少自我提升的机会。因此,为大学生村医持续地、阶段性地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进修等提升自我的机会,将会激励他们在服务期满之后、经验丰富之时,仍然选择留下。


最后,保障大学生村医的经济待遇。

据北师大的一项调查表明,新一轮医改实施后,乡村医生的平均年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笔者曾经询问一个乡村医生,他每个月收入仅两三千元,坦言说如果未来一两年还没有改善的话,就只能考虑外出挣钱了。待遇太低,无疑会导致人才流失。解决大学生村医“留得下”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具体可行的措施和更多的配套政策。“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才会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