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惊!村医用“600支地米”给人治感冒,结果哭了!

2017/9/10 21:24:39来源:村医之家作者:牛银朋

  前言  

村卫生室是为了方便周围群众就医问药而设立的,人们有个头痛脑热、小病小痛,都会选择到村卫生室拿药打针,很是方便。然而近日,金女士的丈夫因为感冒,到附近的村卫生室输液治疗时,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事后,医生的处方,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事件还原

据《台州网络电视台》8月31日报道:8月13日晚上7点左右,金女士的丈夫因为感冒,到就近的穿山村卫生室输液,几分钟后,丈夫出现昏迷、心跳骤停,卫生室的医生抢救了15分钟,无效,被随之而来的120送往杜桥第二人民医院,经过50多分钟的努力,丈夫虽然恢复了心跳,但最终还是撒手人寰。看着镜头中哭的死去活来的亲人、伤心欲绝的妻子、懵懂无知的小孩,这一幕幕悲伤的镜头,无不强烈地刺激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这种悲剧的上演,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同道中人深思吗?


事后,当事医生的处方被呈现出来,处方写着克林霉素0.9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氯化钾3毫升,但在金女士丈夫输液的玻璃瓶标签上面,却写着克林霉素0.9毫克、地塞米松3克的字样。正是因为这一点,引起了人们诸多怀疑。


据笔者所知,地塞米松注射液的规格一般分为3种,分别是1mg、2mg、5mg ,但这些全都是一毫升的剂量,如果按照死者输液的玻璃瓶上面的剂量来计算,患者至少被用了600支的地米用于治疗,如果是小含量的,那就更多了。而且相关人士证实,无论是哪个规格的剂量,只要按照这种方法应用,都是毙命的。


当然,如果我们仔细推断,这些地米全部用上,输液瓶中也无法加入,可见这只是我们理论上的结果。


事后,相关人士也做了进一步解释,说明这种情况属于书写上的错误。但是,不管怎么说,人死不能复生,这种情况给金女士的整个家庭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抚平的,而对涉事诊所造成的损失,也是非常惨重的。


巨额赔偿既是安抚、更是惩罚


在随后的赔偿谈判中,死者家属提出了83万元的巨额赔偿。这个赔偿,按照家属的各方面要求,也不十分过分,而且,如果是发生在大医院,也许能够满足。但正是因为发生在村卫生室,这样的“天文数字”绝对可以让村卫生室倾家荡产。笔者认为,这样的赔偿,既是对死者家属的安抚,更是对诊所、村卫生室的惩罚。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诊所、村卫生室,大都是村医一人、一家人或者几个人经营,这些人员,有的具备资质,有的则是由上世纪的赤脚医生转变而来,这些村卫生室之中,很少有具备资质的护士参与进来,很大一部分村卫生室都是由医生一人承担治疗过程之中的所有业务,这种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医生式”护士,在某种程度上针对护士工作中的“三查七对”并不十分熟悉,这种情况也为村医在输液过程之中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


就像上文中村医的遭遇,如果有专业的护士参与其中,也许不会出现“600支地米”这种严重违背医疗原则的“弥天笑话”。因此,笔者认为,巨额的赔偿,既是对家属的安抚,更是对村医的惩罚,只有通过这种刻骨铭心的惩罚,才能够让更多的村医从心底认识到输液治疗的危害性,从而达到有效遏制基层医疗机构输液泛滥的现实情况。


村卫生室的日常记录有待规范


如果不是发生了事故,也许没有人知道,涉事村卫生的日常记录不够规范,正是因为出了事故,工作人员在调查的过程之中发现村卫生室的处方不够规范,门诊日志也没有登记……


笔者相信,这种情况,也不是涉事村卫生室的“专利”。在众多的村卫生室,由于管理方面的漏洞和各地村卫生室的实际情况以及性质等问题,记录不够规范是常有的事情。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村卫生室在日常的服务过程中,有关部门的监管的失职,村卫生室自身的麻痹大意和存在的侥幸心理。


因此,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这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对村卫生室安全行医以及患者安全就医负责的一种体现。


地米不能预防过敏,却能掩盖过敏的相关症状


据笔者了解,在众多基层医生心目中,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常被当做一种“万能药,神圣药”而被所有基层医生青睐和喜欢,尤其是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之中,基层医生往往为了预防不测,喜欢在自认为容易过敏或者存在潜在过敏风险的输液中,或者在为不能明确过敏史的患者进行输液治疗之时,喜欢在相应的输液瓶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用于预防过敏。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众所周知,过敏现象是机体对外来有害物质进行的一种免疫应答,是一种变态反应,这种反应与剂量无关。因此,过敏体质患者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之中,如果发生过敏,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是起不到预防作用的。


相反,由于它的存在,还会掩盖过敏的相关症状,导致过敏现象一旦被发现,症状常常十分严重,甚至措手不及,常常给进一步抢救带来困难。而在这例患者的就医处方中,医生在为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之中,加入了一定剂量的地米,也许正是基于过敏体质的考虑,才在相应的输液之中加入了自认为安全的“万能药”。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地米不但没有起到预防过敏的作用,还成了事故过程之中的“证据”被人摆上桌面,真是得不偿失。


不要过分“迷信”地米,它同样可以引起过敏


地米是仅次于副肾素能够抢救过敏的有效药物,由于其价格低廉,作用广泛而安全,在临床上普遍被应用。尤其在基层,由于应用地米治疗各种疾病而出名的老医生比比皆是,常常被一些不明就里的患者奉若神医。但是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许多看似安全的药物,往往由于各方面因素的改变,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地塞米松也不例外。


据报道,临床上因为单纯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合并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而引起过敏的病例不在少数。因此,笔者认为,地塞米松虽然好,但在平时的医疗服务过程之中,不要滥用,更不要“迷信”,以防在使用的过程之中引起新的过敏。


总之,医生是危险的职业,输液也是医生在服务过程之中的危险操作,尤其是我们基层医生和村卫生室,在任何情况下都经不起事故的折腾。目前,部分地方村卫生室新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已经在醒目的地方注明:此医疗机构不能够输液的字样,而且国家已经三令五申,明文规定医院门诊和基层医疗机构不许进行输液的相关操作,许多地方医院和省份也纷纷响应之一号召。


国家此举旨在保护患者切身利益不受伤害,保护基层医疗机构不受事故冲击。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之中,许多村卫生室的医生同仁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不但给患者造成伤害,也给自己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这里,笔者建议,要想在基层医疗机构长久服务,必须按照规章做事,否则,医疗事故就会像一把悬在大家头上的利剑,迟早都会掉下来的!


参考文献

1.马建明,施海东,张黎,王珅,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抗感染药学.2009,6(3):214-215.

2.曾林波,张保新.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外用致过敏性休克1例.临床军医.2011,39(3):535-535.

3.高菲,丁长玲,程文娜.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过敏性1例.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1):1581-1581.

4.王树平.地塞米松基层用药乱象多,规范用药迫在眉睫.中国社区医师.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