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卫生院护士将输液剂量提高10倍,因为这个!

2017/7/31 15:07:30来源:基层医师公社作者:牛银朋

我是陕西的一名村医,我叙述的这件事就发生在去年冬天。由于是我亲眼所见,所以时间已过半年,依然记忆犹新。


患者找王大夫看病


事情还要从去年元旦前夕说起。那几天,我们村医全都去卫生院做报表,忙的不可开交,大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卫生院度过。我明显记得,那是12月20日的中午时分,太阳很是赏脸,但寒意依旧。


这时,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3岁的小儿来到卫生院,一进院子,村医王大夫就和患者打招呼,原来患者是王大夫村子的村民,看到王大夫在卫生院里忙碌,患者有点激动地说:“王大夫,难怪我找不到你人,原来你在这里。我的孩子因为喘息的厉害,在市中心医院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那里的患者太多了,所以我要求把输液带回来,正好你在这里,你给孩子把它扎上吧!”说着,患者将一大包药品放在了医院会议室的桌子上,并拿出了病例让王大夫看。鉴于平时的上下级关系,又在卫生院忙碌,面对患者的请求,王大夫还是推辞了。他告诉患者说:“我现在正忙碌,卫生院的白护士正好是儿科专业,针又扎的好,还不如你直接让她扎好了!”说着,王大夫将患者带到白护士面前。


白护士为患者扎针


患者的处方是头孢硫脒、利巴韦林、5%的葡萄糖和一个叫东碱的药品,家属告诉白护士,昨天已经在医院注射了一次,白护士也认真看了患者的病历,开出的时间确实是昨天,而且皮试也是阴性。


于是白护士按照患者病历上面的医嘱,为患者扎上了输液。半小时后,小儿颜面潮红,哭闹不止,孩子的母亲以为孩子不配合治疗,好言相劝,无效之后,对着那小屁屁就是几个响亮的巴掌。不料,这几个巴掌下去,小孩突然将自己的头部在椅子上面磕了一下,便失去了知觉。


情急之下家属呼救,这时候,所有的医生全部出动,急忙将孩子的液拔掉,在拨打120的同时,致电市中心医院儿童中心,咨询相关用药情况。


白护士用错了药量


“为什么昨天输液好好的,到了今天却出现这种异常情况?”让人费解。这一点,家属纳闷,我们所有的医生也是纳闷。在经过儿童中心医生的点拨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白护士在应用东碱的时候看错了剂量,直接将用药剂量提高了10倍,才导致这种结果的发生。


患者有惊无险


听了这一番话,我们拿出患者的病历仔细查看,患者输液的内容为5%的葡萄糖250毫升,利巴韦林注射液100mg,头孢硫脒0.5g ,东碱(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30μg,但由于处方书写万分潦草,一般行外人士是绝对不能够识别的,而只有内行人士拿着病历,对着药品才能够勉强识别。


而就在东碱这一药品的后面,主诊医生潦草的写下了30μg的字样,数字字母一笔带过,正是因为这种“天书”的字样,才导致了白护士用错剂量的情况。然而,好的一点就是,小孩经过积极救治之后,完全恢复,没有酿成医疗事故。


我们暂且不谈东碱在这个处方中的作用和治疗目的(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开方医生证明: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的作用主要是用于麻醉前给药,震颤麻痹,晕动病,躁狂性精神病,胃肠胆肾平滑肌痉挛,胃酸分泌过多,感染性休克,有机磷农药中毒。而在这个处方中主要用的是解除平滑肌痉挛和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单就这次医疗失误的发生,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责任:


一、处方潦草有待改进


一直以来,“天书”处方已是惯例,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处方的潦草程度不仅代表着医生的水平、能力的高低和资历的深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一点在中医处方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中医大夫为了体现自己深厚的中医功底和处于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考虑,尽量、甚至有意将处方书写成任何人都不认识的“天书”,从而达到截留患者的目的。西医医生也在不自觉的向着这一方面靠拢和看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繁杂的医疗服务和紧迫的时间,也是造成医生处方潦草的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以为,潦草的处方虽然达到了医生一时之目的,但却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小诊所医生处于保护自己利益,有这种想法,情有可原。但作为大医院的医生,既然患者已经支付了挂号费等相关费用,医生就应该有义务,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检查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将处方写成“天书”,让患者难以辨认。


在这里,笔者建议,任何医生,都应该奔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前来就诊患者的诊断治疗义务,用一颗平常之心认真书写处方和医疗文书,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患者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自己高尚医德的一种体现。


二、护士的责任心必须增强


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之中,无论医生的医术多么的高超,如果没有护士的操作配合,那么,医疗行为将难以进行。因此,护士执业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医疗服务行为,更是直接掌握着医疗行为能否顺利而安全进行到底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过程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失误,否则将会追悔莫及,这就要求护士在进行医疗行为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有超强的责任心,对于不懂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决不能任意猜测,主观臆断。


而在上述的医疗行为中,即使医生的“天书”处方难以辨认,护士也应该观察出30和0.3这个数字的差别,从而避免失误的发生。而从这次事情发生失误的整个过程来看,白姓护士只是简单的撩一眼处方,没有深究,甚至对自己没有使用过,不懂药理作用的东碱进行相应的学习和查看说明书,便进行加药,最终导致不良损害的发生。


这种情况不仅造成患方经济损失和精神上的伤害,也让医疗机构蒙受不白之冤。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一次医疗伤害中,“天书处方”固然存在安全隐患,但是,白姓护士的责任心却是导致伤害发生的直接原因。


三、推广电子处方,整顿“天书”处方


“天书”处方由来已久,在人们就医问药的过程之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对于符合要求、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大力推广电子处方;同时呼吁医务工作者,正规书写医疗文书和处方,有关部门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对于不按要求书写处方,达到规定限度的医务工作者,给予警告或者相应的处罚。


当然,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通过有关部门的努力,加大监管力度,同时也需要医务工作者的自觉配合。医疗服务毕竟不同于其他行业,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我们的监管机制到位了,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软、硬件设施档次提升了,这些“天书”处方带来的安全隐患才能够排除,医疗市场上,白姓护士因为自己的粗心和“天书”处方导致的医疗伤害和失误也会减少!


同时,也提醒基层医护们,对于代输、代注的药品处方,一定要严格审核,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