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看病的村医离开了,村民病了怎么办

2017/6/5 9:58:35来源:基层医师公社作者:刘立红

笔者经常接诊一些从乡下来的病人,虽然这些患者自己说病程较长,在当地治疗一段时间了没有起色,但是后来据笔者诊断也并非是疑难杂症,大多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或者在原有慢性病基础上加重了,在笔者这里治疗几天后很快缓解。


当然,笔者在这里绝不是说自己的水平有多么高。只是一些患者认为本地没有会看病的村医了,那么那些会看病的村医哪里去了呢?


村民说会看病的村医出门了


今年正月离我大概20公里远的乡下一位老人来我这里诊疗。因为以前有一次她来女儿家做客正好犯病,她女儿又正好在我旁边的小区住,所以就近来我门诊治疗,慢支伴哮喘在我这里很快被控制了,因此在老人眼里认为我这个医生的技术还可以。


来诊后诉说又是老毛病犯了,在家门口的卫生室已经输液一周了,没有效果,于是让她女儿接来我这里治疗。其实老人也还是以前的老毛病加重了而已,经过用药一天就缓解了。


笔者问老人他们当地就没有医生能看治疗她的病吗,老人说以前村卫生室有一个医生技术也很好,每次也只要治疗几天就能缓解,但是去年那个医生就不在那里上班了,别的医生都看不好了,于是出现本来几天能控制好的疾病治疗一周还没有效果的情况。


我问老人,以前那个会看病的医生到哪里去了,老人说那个医生嫌村卫生室合并后收入太低出门去了。


不可忽视的村医现状


村医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农村地区医疗战线上的主力军,承担了村民医疗和国家基本共公共卫生服务的重任,应该说是任务光荣而重大。但是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合并后矛盾多、基药弊端导致无药可用、收入低……确实在不少农村地区,村卫生室机构人才凋零,有技术和能力的村医相继离开,剩下的年迈村医在坚守,无法为村民提供合格的医疗服务。


不少偏僻地区更是出现人去室空,村民看病较以往更加困难了。种种迹象表明,这让国家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愿望落空。缺少人才的基层医疗机构无法承担医疗和公卫的双重任务。


分级诊疗需要村医来完成


我们都知道,当前国家一再强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的重要性,也是我国医改的一个重要方向。乡村医生首当其冲的是完成这两项任务的主力军,所以为村民提供服务的村医如果都离开了,会让国家的政策无法执行。


村民生病了谁也不想舍近求远,都希望身边有信得过的医生来为他们服务,所以本来家庭医生签约和分级诊疗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只要有合格的村医来完成这些工作不是难事。但是要看到目前村医人员的匮乏已经成了事实,需要加大对村医的继续教育力度和提高收入的保障。让村医技术提高、收入提高才能够安心为村民提供合格的服务。


不过当前各地也都有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乡村医生,他们在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服务中兢兢业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关部门更应该加大对这些优秀村医的奖励,让他们能够得到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嘉奖,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留下来为村民服务。


总之,每接诊一个从乡下来的患者,笔者并没有经济收入增多的喜悦,相反,笔者一直在关注和报道基层医疗现状,反而有着深深的担忧:如果村里会看病的村医都离开了,村民生病了怎么办呢?公共卫生服务谁来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