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提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这项力推“中医药健康养老”的政策再一次将基层中医馆建设推向了“前台”。那么,在基层大力推广中医馆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为了助推此项工作落地,一方面忙着修法出政策,另一方面推出项目,如“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在“中医类执业医师”外设立“传统中医师”;主张放开“中医诊所”设置审批,改为“备案”;允许乡村医生中有中医特长者在乡镇开办中医诊所。
在“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指标中,要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100%的乡镇卫生院按照《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即中医馆或国医堂)。中医诊室配备针灸、火罐、刮痧板等基本器具,其他中医诊疗设备不少于4类,规范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提供煎药服务;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5%的村卫生室配备针灸、火罐、刮痧板等基本器具以及TDP神灯等中医诊疗设备;40%以上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100种。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20%以上,其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2名、每个中心卫生院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7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中医处方数、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处方占处方总数不低于30%。
此举可以切实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极大改善基层中医诊疗环境,发挥中医在健康事业中的作用。持此观点的人大多为一些居于高位的中医药行政管理者和很多担忧中医前途的人。
然而,大多数是基层医生,也不乏大医院的中医科班医生,认为此举并非有利,主要有四:
一是没有中医的中医馆就是劳民伤财。这确实是基层的实况。很多基层医疗机构根本就没有中医,而没有中医的中医馆,没有国医的国医堂就和没有和尚的庙一样。如果在本来就不宽裕的基层卫生院里再投入一大笔资金改造建成一个独立的“中医馆”,仅仅只是供各位看官一饱眼福,没有任何作用。
二是当前社会上“伪中医”和不懂中医乱用中药的现象已经极其严重了,如各级各类医院里很多西医为了一己私利不加辩证,仅仅只凭说明书里西医病名就大量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中成药已经成为“超范围执业”的一大公害,而我们不去想办法治理,如今却进一步鼓励,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就连种庄稼的农民都知道,给庄稼地施肥,首先要除草,否则杂草比庄稼更有吸收“养分”的能力,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三是让一点儿西医不懂的“传统中医”开诊所,会不会因为无知而无畏,最终贻害生命?微博里曾经有一位中医科班出身的网友发过一条微博,内容是:我今天在中医院遇见了一个医生,他接诊一个咳嗽咯血做主诉的病人,拍胸片显示:右上肺有阴影,考虑结核。病人要求吃中药,他就真给人家开中药了。我真是气死了!中药治结核有用个屁,根本治不好,活动性结核应该去专科医院用化疗药,我感到真悲哀,这年头居然有人相信中药可以治结核?还有一位医生朋友,回老家看到当地卫生院给农民体检,不给化验单,只说“血脂稠”,然后就住院挂水,每天中药针剂两瓶,中成药几盒,他丁类反而没有。还有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采用传统中医方法急救病人的情况,如眼见一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人,也不分清是心脏病(突然心跳呼吸停止)、脑血管病、癫痫还是休克、低血糖等等什么原因,直接就是“掐人中”,如此,会不会延误救治?
四是目前各种各样的假借中医之名行骗取钱财之实的事还有很多。不但在散在与城市乡村,而且还经常出现在堂堂正正的国家办的电视台、电台,还不是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新媒体。即使的很有学问的人都无法看的清楚,你就是借给老百姓多少双慧眼也难以把这些看得清楚,因此,解决中医的健康发展首先应该是让中医规范和科学起来,而不是盲目推广。
中医目前的生存状态确实堪忧,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学中医的不信中医,信中医的不通中医,通中医的并不一定用中医,用中医的不全都是治病的,很多都是为了“骗钱”的。在纷纷扰扰的社会里,中医与“伪中医”难以界定,稍有不慎可能沦落为骗术。在这种环境下,要振兴中医需要政策、法律、教育和真正懂中医愿意现身于中医的一大批志士共同努力。
政策方面,需要建“中医馆”、“国医堂”,但首先要有合格的中医师。否则大力推广而且以硬指标式不切实际推广,完成资金浪费,沦落为表面工程,看起来很美但更多的是闲置。与此同时,需要继续推行中医“三名战略”,即名医、名科、名院,用“三名”带动中医科学发展。鼓励屠呦呦研究青蒿素式的中医药研究,也就是受中药启发,运用科学手段研究并提取了一种更有疾病针对性的“新物质”并惠及全人类,这实际上就是毛主席所讲的“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们要努力挖掘并加以提高”。而不是某某厅长推验方,而这些验方是否经过“科学”的验证?即使“临床”有依据,这依据是否按照科学研究方法证实的?
法律方面,抓紧制定与《中医药法》相衔接的《中医药条例》,对一些具体问题给出操作办法,如“中医诊所”准入标准,适宜于“中医诊疗”的“医疗事故”或“医疗损害”判定标准。
在教育方面,要改革几十年来中医院校教育方法,创新中医教育模式,一是积极推广“西学中”,二是开展“师带徒”式的精英教育,三是整理民间流传经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验方”和独特治法,进行科学评价与推广。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