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看一次医生”为何激怒了就医者?

2016/9/20 8:48:06来源:医脉通

“我们愿意花300元买药却为200元看一次医生而愤怒”。这是港大深圳医院全科医生蔡飞跃的一个最新观点。


截选自“港大全科蔡飞跃”微信公号,编者配图

 

他在这篇同题文章中写到,港大深圳医院全科门诊实行打包收费。在这里看一次病,包括检查检验和药品,200元封顶。而同一时期,深圳各三甲医院的门诊次均费用为300多元。按常理,200元全包,加上现代化的医院、花园式环境、港式管理、独立诊室、内地最早接受香港培训的全科医生,怎么门庭若市、一号难求都不为过啊!可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开业之初,全科每天预约放号200个,居然不能约满。更令全科医生尴尬的是,来看诊的病人各种不理解,甚至骂人、投诉。

 

他质疑,亘古以来,中国的医生是最廉价的,是“应该”贫穷的。无论电视剧里还是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认为看医生、咨询医生是应当付费的。找医生看病,没有开药,那就不是看病。当然也不愿意支付医生的诊金。但是,老百姓愿意花钱买药,似乎越贵越好,越多越好。

 

现状:“集体心虚”让安慰药、预防药流行

 

我在中西方两个体系的医疗机构都工作过,发现医生们在开处方药物这件事上,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

 

西方医生开处方普遍惜“药”如金,药物能开一种绝不开两种。常见疾病的处方上,通常简洁无比,一到两种药物就完事,绝不拖泥带水。而且医生立场异常坚定,在没有临床证据的前提下,你想要说服医生给你开抗生素或者是静脉输液预防治疗,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曾经,一些国人心存侥幸,想去洋大夫那里碰壁,率碰屡灵,人家从来不讲人情。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中国医生开处方普遍手“松”,能开一种药物绝对不开一种。常见病的处方上,通常密密麻麻写满了药物,有时一张处方还写不满。病人离开医院时,拿着一大袋花花绿绿的药物,中成药搭配西药,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但内行人都知道,这堆药物里面,很多是安慰药和预防药,起治疗作用的就是那么一到两种。一位病人来挂号就医,让他空手而归,不仅仅病人不习惯,恐怕从医生、科主任、到院长们都不习惯。很多人要求医生开输液治疗,没想到医生居然真的开了,非常“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