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一名高知孕妇在北医三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因此先后三份官方声明的出现,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先是死者单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函,请求医院给出一份真实、完整的调查结论;紧接着,北医三院回应事件经过,并指出死者家属打砸物品,追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医疗秩序;至16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力挺院方,并表示相信法律会给纠纷双方一个交代。(1月17日《北京青年报》)
据悉,北医三院证实医院产科确曾遭遇医闹,公安介入后才恢复秩序,目前院方选择通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构或法院处理解决这起医疗纠纷。同时,中科院理化所表示积极支持职工家属合理维权,将全力配合有关机构维护诊疗秩序和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但不鼓励任何过激行为,死者家属已经报案。
事件回顾
中科院理化所公函:
北医三院官方声明:
中科院理化所官网声明:
中国医师协会官网维权声明:
逝者杨冰的老公张自强:
我是逝者杨冰的老公张自强,2016年1月16日上午开始,网上开始出现颠倒是非的1月15日北医三院医闹事件的报道,报道里面有多处恶意造谣中伤逝者及家属的内容,这里仅特别就医闹传闻做出澄清。为了让岳父岳母尽快走出痛苦,我一直保持克制,已聘请律师通过调解或诉讼的途径尽快了结此事。
但是,没想到网上出现这么多不实的报道,给我和家属们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为了说明事实真相,为了保持逝者的尊严,张自强以逝者老公的身份,希望爆料者:
1.公布2016年1月15日50人医闹占领打砸的录像,看看是否发生过此行为!1月14日患者家属们全都离开了产科病房。
2.公布患者家属要求1000万赔偿的证据!患者家属已经请律师介入,一直在理智的处理此事,最主要的诉求是公布事实真相,以告慰亡灵。对经济赔偿之事,至今从未向院方提出过涉及赔偿金额的要求。
杨冰于2016年1月11日上午10:50宣布抢救无效去世,之后出现近20多名声称是保卫科的便装人员,跟随看守患者家属。由于院方迟迟不能提供全面的医疗记录和死因报告(部分病历资料直到周五晚才提供封存),家属找到护士,要求见主治大夫,被告知“不认识”,因此1月12日上午和1月13日上午曾发生两次冲突。
关于1月12日“打砸真相”的说明:
1月12日,爱人突然离世的第二天,岳母已经极度的衰弱了。悲伤的岳母想起因为爱人喜欢孩子,为了孩子而早早来到北医三院保胎。没想到因为医生的极度不负责任而丢掉了性命,而孩子也没有保住。
岳母想,就让爱人带着孩子一起走吧,就让我姐姐去办公室找医生想把孩子要过来。可是护士不是推脱说不知道,就是说让我们等等。岳母和小姨听说后,情绪崩溃的不能控制,周末还是好好的大活人,转眼大人没了,孩子也没了,还不让我们看到孩子!小姨扶着虚弱的岳母来到值班室找大夫要说法,没想到拥上来一大帮穿着便衣的北医三院的保安,对我们推推搡搡。在我们家人极力要求下,大夫最终把孩子还给了我们,让孩子可以安心和妈妈一起上路。事后,我们也就回到了病房,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打砸”行为。需要说明的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保持着很大的克制,只有大姐,三姐和外甥去了办公室。后来在没有要到孩子的情况下,也只有我岳母及小姨去了办公室。
关于1月13日“打砸真相”的说明:
我正在屋子里面照顾岳母,突然听到外面有人骂道“混蛋”。然后就听岳父愤怒的问,“你骂谁混蛋,你说清楚!”这几天我一直处于极力压制情绪的状态,猛然又听到有人辱骂岳父,我就冲出去寻找骂人的人,要求给我岳父道歉,又有一大批穿着便装的自称保卫科的人对我推推搡搡。我听说还有人把我姐姐关在会议室里,我感到愤怒难以控制,想去解救姐姐,在会议室门口与保卫科的便装人员发生了推搡,并要求家属报警。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打过任何人,没有接触到任何医务人员,也没有打砸任何东西,只是要求骂人的人向失去孩子还要遭到辱骂的老人道歉。后来,民警及时赶到,我回到护士站,发现三姐倒地,据说是保卫人员推搡倒地,我也在极力安抚她们的情绪。在民警的调解下,事态很快平息。
1月14日晚,在民警的协调下,院方承诺尽快提供相关资料,家属离开产科病房。
针对1月12日和13日的冲突,当时现场有大量保安,家属首先报警,随后院方报警。网上传言的15日50人医闹子虚乌有,请医院辟谣,或者公布所谓15号医闹的视频监控。
针对1月12日和13日的冲突现场视频监控,为澄清没有对院方任何人员造成伤害,也请医院辟谣,公布所谓医闹视频监控。
关于网上出现的恶意中伤的事,我已报警。
【北医三院乔杰院长】
纷纷扰扰的一周终于过去,北医三院用最大的诚意,最短的时间还原了真相。我们痛惜患者的逝去,也深知医学艰深,医路坎坷。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们会对得起这个职业。也希望全社会增加对医学的了解,更希望这一事件的后续处理能成为中国处理医闹的里程碑式的范本,避免医闹事件在国内愈演愈烈的趋势。其实,医闹最伤的是年轻医生的心,也可能会有人因此对中国的医疗环境失望透顶,放弃这一职业。培养一名医生的周期太长,任何一个人的离开和任何一人的拒绝进入都是这个行业的悲哀,最后影响的必然是广大患者。所幸看到一位住院医写的一段话,冷静,理智,未来还有希望!! 今天被刷屏了…患者已逝,留下身后事纷纷扰扰,熙熙攘攘。特别感动公告里用了杨女士,对比网上暴露的那份有名有姓有工作单位的公函,我读出了对逝者的尊重,斯人已去,愿她安息。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加,合并症的增多,以前觉得孕产妇年轻身体好的观念该update了。妊娠特发性疾病是我们的专长,但是面对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我们依然是第一线的fighter,大内大外神内急诊医学与妇产科学一样应该时不时拿出来翻看,求人不如靠自己。在面对医闹时,没有人骑着白马从天而降拯救我们,首先保护我们的是我们自己,这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尽管委屈,愤怒,甚至暗自流泪,但是没有停下日常的工作,依然在保证其他孕妇的分娩安全。医院没有妥协,也没有舍弃谁,在保证大家安全的同时,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面对这种病死率特别高的疾病,没有谁比抢救的大夫更希望患者活下来。可是,不是每一次抢救都有好运气。面对抢救无效,当事的大夫一样会心情沉重。大面积肺栓塞的患者抢救成功推进监护室时,交代完病情后患者家属说,大夫,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一夜的辛苦。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年代,谁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不会动容呢?在监护室让患者握住我的手时,手上的力度让我在床边默默的流泪。有一颗柔软的心,会感动会愤怒会吐槽会哭泣,因为我们是普通人。但是,即使没有病人和家属的感谢,即使有误解有争吵有伤害,再一次面对危急重症抢救,我们还是会拼尽全力,因为我们是大夫。我们治病救人,不是为了别人的感谢和感恩,某些人的不理智行为,也不应当阻挡在别人活下去的道路上。外界的纷扰又算得了神马,我们内心自有骄傲!
如果问我医生该是什么样子的,那就是北医三院产科的大夫: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医院为了规避风险避开了一些危急重症,三院的大夫理解同行们的选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