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代表委员有啥招

2019/3/11 9:01:25来源:央视网

一场大病对许多家庭来说就是一场灾难,重特大疾病成了许多贫困户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役。如何让健康扶贫更有实效?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出谋划策。

建立稳定的筹资渠道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但是,针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包括筹资渠道单一、医疗保障政策可持续性较差、部分重特大疾病的保障力度不够等。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表示,应建立稳定的筹资渠道,提高基本医保的筹资水平,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统筹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积极发挥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的重要作用,扩大医疗保障资金来源。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认为,要尽快设立专项资金,运用“多网融合”和动态监测,定向精准支持承担集中救治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院长罗杰表示,建议中央财政对深度贫困县增设专门的健康扶贫调剂资金,用于对深度贫困县健康扶贫的转移支付。同时建议对深度贫困县按贫困人口每人每年200元安排专项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县市财政补充医疗险筹资、医保基金兜底和医疗机构政策性亏损补贴。并安排专项经费弥补公立医院因健康扶贫造成的亏损。

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说,在现有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实施过程中,社会资源需进一步整合,由政府指导行业组织、公益组织、慈善基金、企业等多方合作,助力健康扶贫。目前已有963家三级医院与所有贫困县1180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基于我国贫困地区疾病防治实际,应以现有的专病中心为抓手,引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通过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对口帮扶,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的疾病中心建设,通过急病、慢病等专病中心的多层次建设,有力提升推贫困地区大病预防、急救和治疗能力。

葛均波举例说,胸痛中心的建设,通过行业组织的自主管理,吸纳优质社会资源,组建医联体,逐步推进上下级医院对口帮扶,建立基层版胸痛中心,提升贫困地区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目前,已有近1800家县域医院着手建设胸痛中心,已经成立胸痛中心的三级医院也正逐步与这些县域医院建立联系并开展对口帮扶,这是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能力提升工作的最好响应。

葛均波表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应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

基层人才培养要有新思路

加强健康扶贫基层基础工作,尤其需要解决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吴凡建议,研究制定激励性政策,既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引进和留住人才,逐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基本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水平。

葛均波认为,行业组织能够为农村贫困地区医生提供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定向免费培养等专业支持,通过公益组织推进的人才培养项目募集资金支持,形成一条“政府出政策、行业来支持、社会供资金”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