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26日电(记者 和海佳) 近日低温寒潮席卷全国多地,流行性感冒频发,很多医院儿科诊室人满为患,就诊排队时间长、“儿科医生荒”等儿童医疗难题再次在各地两会时间里升温刷屏,成为2018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纷纷提出改善儿科医生薪酬待遇、增开民营儿童医疗机构等谏言良方。

儿科医生给患儿看诊。(图片来自网络)
“儿科医生荒”难题凸显 引各地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近期流感爆发,北京不少医院儿科爆棚,人满为患,排队等号成为常态。在北京两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朱春梅表示,在今年的流感高峰季,儿研所一天接诊的儿童多达约8700人,一名儿科医生每天最多看诊100余位病人。
“北京在儿科建设中还有很多空间。”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王天有称,目前北京只有两家专门的儿童医院,患儿看病难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北京曾提出在南、北各建一所现代化的儿童医院,目前还没有最终落地,希望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的扩建尽快落地。”
除了儿童就医条件问题,儿科医生短缺现象也饱受关注。广东省两会时间里,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夏慧敏表示,目前广东省儿科医师只占医师总量的4.6%,工作量却位居各科之首,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仅为0.53人,距离国家的目标值至少还有2000人缺口,“可现在每年儿科专业研究生毕业人数仅为50人左右。”
儿科人才流失现象也同样存在。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胡翊群称,为应对儿科医生短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6年前已率先恢复儿科专业方向招生,招了30名学生,都是五年制本科,“但是去年这批学生毕业后,真正选择做儿科医生的甚至还不足三分之一。”
“二孩”出生数量激增 加剧儿科就医难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虽较2016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大规模,是2000年以来历史的第二高值。
其中2017年全国“一孩”出生数量为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249万人,而“二孩”出生数量已占出生人口比重超过一半,这种比重还会继续上升,“全面两孩”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
“2017年是我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政策效果完整显现的第一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李希如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效果明显,并将继续发挥作用,“在新出生人口中‘二孩’比例占50%以上,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二孩政策’落地势必带来更多的儿童医疗需求,所以缓解‘儿科医生荒’的问题现在变得非常迫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向未来网记者表示,由于国内家庭的幼童快速增多,国内儿童医疗资源的人才和硬件缺口很大,加上国内儿科医护队伍不稳定,“工资待遇低,劳动负担重,不少儿科医生工作一段时间后便选择转岗或放弃职业。”
儿童医疗难题怎么破? 代表委员献谏言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