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牛宏超摄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高奕楠)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伴随着全国两会正式启幕,正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中国将会采取哪些重大举措,不仅将为中国这艘航船标明新的方向,也将成为全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多家机构共同举办“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3月7日晚间举行的“人民好医生”专场论坛上,4位全国人大代表和7位全国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快来看看代表、委员都为分级诊疗开了哪些“药方”?
“嵌合型”医联体解决基层医院建设难
民族地区医院骨干医师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一大瓶颈。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建议,建立“嵌合型”医联体(区域医疗联合体),为民族地区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开药方”。他建议,把三级医院的专家、管理、医疗质量水平嵌入到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形成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资源调配、统一薪酬体系、统一业务管理,将基层医院建设成为三级医院的分院,从“造血功能”的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定标准”优化各级医院设备人员配置
“县医院是完成基本医疗任务的主体单位,也是以县域带动乡镇来做健康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医院院长王宁利建议,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的建设,让百姓信得过家门口的医院。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标准,按照标准配置医院设备和人员。
“两延伸”加强癌症早筛与安宁疗护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直言,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对癌症主要集中在中间治疗环节,对早期的筛查和晚期的护理投入还不够。他建议,癌症医疗保障体系要向“两头”延伸,特别 是癌症早期筛查应纳入医保范围。在三甲医院考核评价中加入安宁疗护的内容,使更多晚期癌症病人能够有尊严地离开。
“搭平台”网络远程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建议,集中力量搭建一个远程网络平台,来帮助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三个重要指标——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人均寿命,“其中一半以上涉及妇产科医院,所以妇产科医院肩负的社会责任更加重大。”
“组联盟”手把手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邢念增表示,医生联盟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一种方式。政府建立一种机制,调动医生的积极性,鼓励青年医生去贫困落后地区讲学会诊,手把手地指导当地医生,切实提高他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减轻病人外出就医的负担,只有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的。
“强人才”解决医生事业通道和收入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表示,推动好医生资源下沉,核心是要解决医生的事业发展通道和收入问题。上海推进分级诊疗效果初现,通过医联体建设、“1+1+1”签约等举措,大力推动居民就诊下沉,已签约居民超过350万人,“延伸处方”超一百万张。
“规范化”建立医疗培训体系储备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及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刘忠军表示,我国中心城市和边远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差距很大,国家对边远地区的帮扶除了政策倾斜、提供资金设备外,还应该考虑人才因素。对此,建立好的培训体系非常重要。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