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腔部疾病的症状、诊断

2016/6/21 9:05:01来源:中国药店作者:赵安琪 陈特锐

四种疾病的基本情况


口咽腔中最常见的疾病是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下面分别从病因、症状、诊断要点、治疗等方面对上述四种疾病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急性咽炎

概述

是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及其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可单独发生,也可由急性鼻炎向下蔓延所致,秋冬及冬春之交发病率较高。与中医相对应的疾病多为风热型“喉痹”。

病因

西医:病毒感染,以萨科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为主;还有细菌感染,以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为主;以及粉尘、烟雾等刺激性因素。诱因主要是受凉、疲劳、烟酒过度及全身抵抗力下降等。

中医:常因气候急剧变化,起居不慎,肺卫失固,而为风热邪毒乘虚侵犯,从口鼻直袭咽喉,内伤于肺,相搏不去,致咽喉肿痛而为喉痹。此时邪在卫表,故病情较轻,若由误治,失治,或肺胃邪热壅盛传里,则出现胃经热盛之证候,病情转重。

症状

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有咽痛,空咽时咽痛往往比进食时更加明显,疼痛可放射到耳部。全身情况一般较轻,严重者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

诊断要点

一、咽痛,吞咽疼痛加剧;

二、发热,体温可达39℃;

三、咽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峡部明显,悬雍垂水肿;

四、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治疗

西医: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食物,通便;给解热镇痛药;早期应用抗病毒药,对感染重者给抗生素;局部治疗。

中医:一、风热外侵,肺经有热。症见初起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感觉不利,其后逐渐加重,有异物阻塞感。全身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黄,苔薄白或微黄。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比如银翘解毒丸。

二、邪毒传里,肺胃热盛。症见咽部疼痛逐渐加剧,痰涎多,吞咽困难,言语艰涩,咽喉梗塞感。全身症状为高热,口干喜饮,头痛剧,痰黄而粘稠,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赤苔黄。治以泄热解毒,利咽消肿。

提示顾客

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咽喉刺激。

慢性咽炎

概述

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与中医相对应的疾病多为虚火型“喉痹”。

病因

西医: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鼻窦炎、鼻咽部炎、慢性扁桃体炎、龋齿等;长期烟酒过度,或受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均可引起本病;职业因素(用嗓多者)及体质因素;多种慢性病,如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炎症、肝肾疾病等都可引发本病。

中医:以肺肾亏损、津液不足、虚火上炎,循经上蒸,熏蒸咽喉为多见。诱因是各种刺激,如化学气体、粉尘、烟酒辛辣等。如迁延不愈、用药失当,则也可出现气虚喉痹、阳虚喉痹等。

症状

咽部可有各种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干燥、痒、微痛等。由于咽后壁常有较粘稠的分泌物刺激,常在晨起时出现较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严重时可引起作呕,咳嗽时一般无分泌物咳出。全身症状不明显。

诊断要点

一、咽部不适感常有“吭”、“喀”等清嗓动作;

二、病程长,时轻时重。

此病可细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等。

治疗

西医:主要是忌烟洒,防粉尘,处理鼻及鼻窦疾病,恢复鼻呼吸,少用嗓,少作清嗓动作等对因治疗;通过运动和饮食提高免疫力;局部治疗

中医:一、肺阴亏虚。症见咽中不适,因咽痒而易引发咳嗽、恶心、干呕等,多于早晨较轻,午后及入夜加重。并可有午后颧红,精神疲乏,手足心热,讲话乏力,舌质红或干、少苔。

二、肾阴虚损。除上述咽部症状外,还可见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痠软,虚烦失眠,舌红少苔。

提示顾客

应经常告诫顾客,避免病因刺激比用药治疗更为关键。

急性扁桃体炎

概述

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并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粘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与中医对应的病名为“风热乳娥”。

病因

西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者亦不少见。受凉、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剌激、上呼吸道有慢性病灶存在等均可成为诱因。

中医:病因一是风热外侵,肺经有热。咽喉为肺胃所属,风热邪毒入侵于肺,咽喉首当其冲;

二是邪热传里,肺胃热盛。肺胃火热上蒸,搏结于喉核,灼腐肌膜,喉核肿大。

症状

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周身不适、便秘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剧烈咽痛常放射至耳部,多伴有吞咽困难。部分出现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可出现转头受限。炎症波及咽鼓管时则出现耳闷、耳鸣、耳痛甚至听力下降。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体肿大较显著,在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

诊断要点

一、咽痛剧烈,可能放射到耳部;

二、发热可达40℃;扁桃体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三、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此病可分为卡他性、滤泡性、隐窝性,了解即可。十岁以下儿童要考虑腺样体炎(咽扁桃体炎)。

治疗

西医:休息,多饮水,食易消化食物,给退热止痛剂,足量、足时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或磺胺类、第二代头孢类;外加局部治疗

中医:一、风热外侵,肺经有热。症见咽部干燥灼热,喉核红肿,连及周围,并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体倦怠,咳嗽有痰,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治宜疏风清热,消肿利咽。

二、邪热传里,肺胃热盛。疼痛剧烈,连及耳根及颌下,吞咽困难,有堵塞感,或有声嘶。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色脓点。全身高热,口渴,咳嗽痰稠黄,口臭,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赤,苔黄厚。治宜泄热解毒,利咽消肿。

提示顾客

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原体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部队、工厂、学校等地要注意预防传染。

慢性扁桃体炎

概述

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腭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与中医对应的病名为“虚火乳娥”。

病因

西医: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使隐窝内上皮坏死,隐窝引流不畅,细菌与炎性渗出物聚集其中,导致本病;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等。也可继发于鼻腔及鼻窦等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中医:脏腑虚损,虚火上炎为主要病因,多因风热乳娥或风热喉痹未治愈、日久邪热伤阴而致,或温热病后余邪未清而引发。

症状

常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发作时常有咽痛;发作间歇期自觉症状少,可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小儿患者如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打鼾、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

诊断要点

一、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或扁桃体周围脓肿史;

二、扁桃体及舌腭弓充血,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扁桃体表面不平或呈多叶状,如挤压舌腭弓可见黄白色分泌物被挤出。两颌下淋巴结肿大。

此病可分为纤维型、增生型和隐窝型。

治疗

西医: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急性发作。

中医:一、肺阴亏虚。症见干焮不适,微痛,微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哽哽不利,喉核肥大,潮红,连及周围,喉核上或有黄白色脓点。一般午后症状明显,并可有午后颧红,精神疲乏,手足心热,讲话乏力,舌质红或干、少苔。

二、肾阴虚损。症见干焮不适,微痛,哽哽不利,口干不喜多饮,喉核症状同上。还可见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膝痠软,虚烦失眠,舌红少苔。

提示顾客

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应治疗彻底,避免其转成慢性;小儿打鼾或言语障碍须考虑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