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基层医生:“大医院没治好的病,被我发现了病因”

2019/6/21 10:16:07来源:基层医生网作者:半夏
导语

6月1—5日,基层医生网举办的四川大学“华西基层医生全科诊疗技能提升研修班”,研修班学习期间的基层医生分享交流会上,苏志刚、周煜医生分享了自己在行医途中遇到的药物副作用或用药错误的案例,这里记录下来与诸君分享!


微信图片_20190621102754.jpg



苏志刚

做为基层医生,一直比较关注基层用药安全及药物的副作用。课上华西老师讲授的全科诊疗思维里,也强调诊疗时要关注药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等。个人觉得关注药物过敏史应改成关注药物史,因为,药物对于机体的作用不仅有致敏,还有药物副作用等等,不同个体对药物也呈现出不同的效应。下面来分享几个病例来说明。


例一:患女,72岁,4年反复咳嗽无痰,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排除结核、肿瘤、哮喘等疾病,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并接受治疗,疗效欠佳,停药后咳嗽反复。经亲戚介绍到我诊所就诊。心肺听诊无异常,问诊患者有高血压,量血压正常。

询问用药史患者表达不明确,自述长期服用4种药物,由于药品未见包装,不能确定是哪四种,检查药品后怀疑其中一种为卡托普利(AECI类降压药),考虑可能是ACEI类药物引起的刺激性干咳。嘱咐患者停用该类高血压,更换其他。开具氨茶碱、扑尔敏、咳特灵对症治疗,联合服用4天后痊愈,6年了未出现反复干咳症状。

 

例二:患者52岁,6年反复头疼,大医院神内科神内科诊断为神经性头疼(血管神经性头疼等等),期间为缓解头痛长期吃药(中西药都有:西药为去痛片等镇痛药,中药是血府逐瘀丸)无法治愈。后到我处就诊,询问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史,长期服用消心痛,诊断可能为消心痛引起头痛。建议患者停止使用消心痛(更换其他)后,头痛消失。

 

例三:一患者出现血尿,到医院就诊,最初怀疑肾炎肾病引起的血尿,患者自述无痛性血尿,医院也怀疑是肾脏肿瘤,检查肿瘤未发现。后来到我处就诊,询问还发现患者是间歇性无痛血尿,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无不适),问及服用过什么药物,自述服用吲达帕胺降压药。我怀疑是可能吲达帕胺引起的血尿,建议患者停用吲达帕胺后恢复。



综合以上三个案例,苏志刚医生想表明的是:基层医生是全科医生,要有全科思维,诊疗过程中要关注药物副作用、不良反应等用药问题。

 

笔者补充: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化合物。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衰、肾小球疾病。副作用有:①一时性蛋白尿,高血钾、窦性心动过缓、头痛等。②血管神经性水肿,咽不适,刺激性干咳、声嘶、呃逆等,血管神经性水肿要及时停药,刺激性干咳常见。③卡托普利含有巯基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味觉减退或丧失,过敏性皮炎,一过性蛋白尿,皮肤瘙痒、发热等。依拉普利等第二代ACEI不含巯基没有这方面副作用。④其他。脱发、男性乳房发育、畸胎等。

 

2. 消心痛,为长效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主要成分:硝酸异山梨醇酯。副作用有①头痛反应,应由小剂量开始,以后逐渐增量,此外尚可见面部潮红、灼热感、恶心、眩晕、出汗甚至虚脱等反应。②偶发生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

 

3.消心痛替代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