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咯血的病因众多,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先天遗传性疾病及中毒等。
故临床上是否能够准确判断咯血的病因,对于及时采取正确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如何迅速找准病因,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清晰的临床诊断思维显得十分重要。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动作将血液从口腔中排出,故首先需要确定出血是否源自下呼吸道。
需与口腔、咽喉、鼻腔出血鉴别。口腔与咽部出血容易观察到局部出血灶;鼻腔出血多从前鼻孔流出,常在鼻中隔前下方发现出血灶,有时鼻腔后部出血量较多,可被误诊为咯血,行鼻咽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此外,咯血还需与呕血相鉴别。咯出物pH值呈碱性、泡沫样和(或)存在脓液是出血源于呼吸道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病因学研究发现,支气管扩张、结核病、支气管肺癌及各种肺部感染被认为是大咯血的常见病因。
支气管扩张
体循环中的支气管动脉循环需承受体循环的高压,一旦引起血管破裂均会导致迅速出血。需注意的是,虽然支气管扩张的典型表现为频繁咳嗽和大量咯痰,但有时临床表现很轻微,尤其是那些“干性”支气管扩张患者。
结核病
由活动性肺结核引起的大咯血多见于空洞性病变,但部分非空洞性病变也会出现咯血,特点为大多数患者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此类患者出血往往源于体循环中的支气管动脉循环,少数患者来自肺动脉。
这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病例,小女孩出生时...
双手皮肤干燥、老化,接触水后皮肤变白、脱皮,水干后...
来源:村医导刊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王...
5月8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