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支持社会办医”,预示着什么?

2017/10/19 15:46:29来源:医学界作者: 徐毓才

社会资本与医疗界人士的关注焦点无疑再一次聚焦到“社会办医”方面。


昨天(10月18日)上午,全球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报告令人振奋。


社会资本与医疗界人士的关注焦点无疑再一次聚焦到“社会办医”方面。那么十九大报告对社会办医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主要部署了10项工作,其中第9项就是“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这一点与十八大报告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相比,有两个词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使用了“支持”而不是“鼓励”,“支持”比“鼓励”要“实在”“具体”得多。


那么,即使十八大使用的是“鼓励”,其实这五年来,在“鼓励社会办医”方面,也确实做了不少“实事”。


一是出台了很多文件。


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4号)明确,“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


2013年12月,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3〕54号),规定,放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严格控制公立医疗机构配置,充分考虑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并按照非公立医疗机构设备配置不低于20%的比例,预留规划空间。


2015年7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医疗机构设置指导原则(2016-2020)》,要求“将社会办医纳入相关规划,按照一定比例为社会办医预留床位和大型设备等资源配置空间。在符合规划总量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的限制。


这些文件以及十八大之前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到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基本上形成了政府“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体系。


不但如此,在国务院有关会议上,还提出医生工作室、连锁诊所等有利于社会办医的新型模式,也对社会办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社会办医氛围基本形成,效果明显。


这五年不仅仅是出台了很多政策,而且社会办医的氛围越来越好。主要表现在社会办医机构机构超过了公立医疗机构,以医生集团为代表的医师自由执业初步出现并形成气候。


当然,就目前情况看,社会办医还存在很多问题,尽管民营医院机构数量超出,但服务数量增加并不明显,服务质量内涵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在十九大继续“支持社会办医”的利好形势下,希望已经起步的社会办医主体和有意向的社会资本瞅准机会抓住机遇,认真谋划自身发展,仅从十九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的10项工作中,就可以看出“社会办医”有很多机遇,不单纯是“办医院”。


您瞅准了


①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现在的健康服务在“全方位全周期”方面还有多少“空隙”?


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这正是最薄弱也最有机会的。


③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民营医院灵活的药品采购政策,本身就蕴含很多机遇,既能加价还可以比公立医院便宜。


④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诊所、中医养生保健和举办中医医院的众多利好政策,都是社会办医的机遇。


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人口老龄化大势已来,医养结合正是社会资本发挥本领的新天地。


今天网上有统计,十九大报告总共响起了39次掌声,其中最后一次掌声是鼓给“医养结合,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不妨畅想,这或许预示了一些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