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018/7/17 11:19:32来源:基层医生俱乐部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冬春季节多发,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通过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本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诊断步骤】

1.问诊要点

1)起病的缓急、病程长短、有无受凉等诱因;起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

2)有无鼻塞、流涕,鼻涕颜色,有无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有无发热、咳嗽及咳痰,若有则详细了解发热的峰值,痰液颜色,痰量。

4)女性患者应注意月经史。

2.体检要点

1)体温、呼吸频率与节律。

2)全身有无皮疹;有无颌下淋巴结肿大。

3)咽部有无充血,扁桃体有无肿大,表面有无脓性分泌物;肺部有无啰音;心率的变化,有无心脏杂音;肌肉及关节有无压痛。

3.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1)血常规:早期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若合并细菌感染则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流感病毒相关抗原:常取咽拭子行流感A或流感B病毒抗原检测,有助于与流感病毒鉴别,指导治疗。

2)选择性检查

1)胸片:有助于了解有无合并下呼吸道感染。

2)病毒学检查:临床上一般不开展此项检查,必要时可取咽部标本行病毒分离鉴定,以判断病毒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

4.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的卡他和炎症症状及体征,结合血常规及胸片结果,可诊断为上感。根据病因及感染部位不同,临床分以下五种类型:

1)普通感冒:亦称急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喷嚏等鼻咽喉卡他症状,部分可出现咳嗽、咽部干痒,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体检可见鼻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等。

2)急性病毒性咽炎:临床特点为咽痒和烧灼感,少有咳嗽,体检见有咽部充血明显、水肿,颌下淋巴结肿痛。当有吞咽疼痛时,提示链球菌感染。

3)急性病毒性喉炎:常表现为声嘶、说话困难、咳嗽伴有咽痛、发热等,体检有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部分患者可闻及喉部喘鸣音。

4)急性咽结膜炎:好发于夏季,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流泪、眼红,查体见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部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和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急性起病,有明显咽痛、畏寒及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等症状,查体可见咽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无异常肺部体征。

5.鉴别诊断要点

1)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流行性感冒(流感)起病急,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为主,但呼吸道症状轻,致病原始流感病毒,取鼻咽部标本行病毒分离可鉴别。

2)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多接触致敏原后(如花粉、刺激性气体等)症状出现,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鼻腔分泌物涂片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鉴别。

3)与急性传染病早期相鉴别:急性传染病如麻疹在前驱期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为主要表现,但常有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口腔麻疹粘膜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上感症状,但很快进入败血症期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应根据地区流行病史、临床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

4)与禽流感相鉴别: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如禽类接触,除发热、咳嗽外,多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病程进展快,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一般不高或偏低,血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行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协助早期鉴别。

6.确定诊断

存在受凉、淋雨、疲劳等诱因,有喷嚏、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或咽痛、头痛、全身酸痛等炎症症状,查体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体征,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或减低,胸片排除肺部感染,可确定诊断为上感。

 

【治疗要点】

1.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本病多为病毒感染引起,由于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故以对症治疗、缓解上感症状为主,同时注意休息、适当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2)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药物为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首选口服药物,不能无根据地盲目补液。

静脉补液只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因上感导致患者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②由于严重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者,需要补充水和电解质;③由于肠胃不适、呕吐而无法进食者,需要通过补液维持身体基础代谢。

1)减充血剂:有助于缓解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伪麻黄碱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对血压的影响较小,是常用的减充血剂。

2)抗组胺药: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打喷嚏和流涕症状。但该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疲乏等,从事车船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慎用。

3)镇咳药:多选用人工合成的非依赖性镇咳药,使用最广泛的是右美沙芬,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亦无成瘾性。

4)解热镇痛药:主要针对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常用对乙酰氨基酚0.5g,体温超过38.5时口服,一日不能超过4次,药物过量可能会造成肝损伤,甚至肝坏死。

5)祛痰药:可提高咳嗽对气管分泌物的清除率。常用氨溴索30~60mg,口服,3次/天。

目前治疗上感药物大多为复方制剂,含有上述各类药物或其他药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各种复方制剂组方成分相同或相近,药物作用大同小异,因此只能选其中一种,如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可导致重复用药、超量用药,增加上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如:美扑伪麻片,1片,每6小时服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或氨加黄敏胶囊,1~2粒,3次/日;或氨酚伪麻美芬片Ⅱ,1~2片,2次/天,口服。由于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所有用药不能超过7天。

6)抗感染治疗

a.上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针对上感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普通上感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有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

b.抗菌药物不能杀灭病毒,且抗菌药物对预防细菌感染是无效的,滥用抗菌药物还可能导致耐药现象,故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上感。但少数患者可原发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抗菌药物仅限于出现细菌感染症状,如咳脓痰或流脓涕、白细胞增高等时采用。可采用口服阿莫西林0.5g,每6~8小时1次;或头孢羟氨苄0.25~0.5g,4次/天,一日总量最大为4g。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肌内或静脉内应用抗菌药物。

2.中医治疗

上感属中医“感冒”范畴,感冒早期当与温病、瘟疫等相鉴别。在上感的治疗上,中医康复有一定的优势。

1)中医内治:临床辨证先分虚实,辩寒热,常见有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等证型,治以解表祛邪为主,辩证辅以散寒、清热、祛湿、扶正等治法。常用方剂有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参苏饮、加减葳蕤汤等。银翘片、小柴胡颗粒、葛根汤颗粒、防风通圣丸、藿香正气水等中成药亦常辩证选用。

2)其他治疗:针刺取穴以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关等为主;风寒者,可加灸法;风热者,大椎、少商点刺放血;亦可用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等外治法。

 

·中药汤剂

一、荆防败毒散

处方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各4.5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败毒消肿。治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八

二、银翘散

处方连翘30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制法上杵为散。

功能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现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备注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轻宣,透泄散邪,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散风清热,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风为臣;桔梗、甘草以清热解毒而利咽喉为佐;竹叶、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为使。诸药相合,共成辛凉解肌,宣散风热,除烦利咽之功。

本方制成丸剂,名“银翘解毒丸”。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三、桑菊饮

处方杏仁6克连翘4.5克薄荷2.4克桑叶7.5克菊花3克苦梗6克甘草2.4克苇根6克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

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6克,犀角3克;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备注方中桑叶、菊花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桔梗、甘草、杏仁清咽利膈,止咳化痰,连翘清热解毒,苇根清热生津。配伍同用,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凡风温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可以用之。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四、藿香正气散

处方藿香(二钱),紫苏(去梗.一钱半),厚朴(姜制.炒)、茯苓(去皮)、陈皮、白芷、半夏(汤洗七次)、桔梗(去芦)、大腹皮、白术,各一钱。甘草(炙.一钱二分)。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增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泄泻,常服除山岚瘴气。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孙思邈《千金翼方》

五、参苏饮

处方人参(去芦)、紫苏、茯苓(去皮)、半夏(汤洗七次)、前胡(去苗)、干葛,各一钱半。枳壳(麸炒)、甘草(炙)、陈皮,各一钱。桔梗、木香,各七分。

功能主治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此药大解肌热快膈。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方贤着《奇效良方》

六、加减葳蕤汤

处方生葳蕤6~9克生葱白2~3枚桔梗3~4.5克东白薇1.5~3克淡豆豉9~12克苏薄荷3~4.5克炙草1.5克红枣2枚

功能主治滋阴发汗,治阴虚之体,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出,无汗或有汗不多,口渴心烦,舌赤脉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生葳蕤滋阴润燥为君;葱白、豆豉、薄荷、桔梗疏风散热为臣;白薇苦咸泄降为佐;甘草、大枣甘润增液,以助生藏蕤之滋阴润燥为使。为阴虚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之要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风险规避】

1.误诊防范

根据相关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本病不难,但日常诊疗工作中却常将其他疾病误诊为上感,接诊医生应熟悉相关疾病特点,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部分急性传染病早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在诊疗过程中应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传染病患者接触史及地区流行情况,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随访以避免误诊。

2)上感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1周,1周后病情无好转应怀疑合并细菌感染可能,还要排查其他疾病,减少误诊。

3)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早期多有上感症状,应注意甲状腺物理检查,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免误诊。

2.医患沟通

1)一般告知:与上感患者密切接触会有传播的可能,应注意相对隔离;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2)风险告知

1)少数患者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应告知其病情风险。

2)老人容易出现并发症,若伴有基础疾病或并发症者则临床症状较重、迁延,病程延长。

3)无并发症的普通上感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1周),注意休息及多饮水,一般不必使用抗病毒及抗菌药物,多度使用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4)本病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静脉输液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有诸多风险,无输液指征者不必静脉输液,也不易使用激素退热。

3.记录要点

1)记录有无禽类接触史,有无集体发病等流行病学病史;起病的时间及症状特点。

2)记录有无皮疹、咽部充血及扁桃体肿大伴分泌物;肺部有无啰音。

3)使用抗菌药物和静脉输液治疗,必须记录其适应证。

 

本次内容节选自《基层医生门诊手册》(主编 刘赴平 田兆嵩)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