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街巷口处显眼的“东街卫生室”招牌
上图这栋小楼是东街卫生室所在,总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它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水冶镇。卫生室分前楼、后院,地下室及一楼、二楼共三层,有各诊疗室及功能区
中西医结合室
上图是一部分功能区,墙上有显眼的指示招牌
一个卫生室的面积从20平方发展到今天的600平方,大家应该会很好奇吧。现在卫生室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而这家卫生室却能逆势生长,从一个只有20平方小诊所发展到现在总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卫生室。而这一切,都要从卫生室的主人张文军医生的梦想说起。
张文军医生
学习点燃“中医”梦想
张文军医生1998年从医学院毕业后在法医鉴定中心做了3年的法医工作,而后2001年回家接替了父亲基层医生的工作。从一开始接手父亲的卫生室时,卫生室面积只有20个平方,但张文军医生一直有“开一个自己的中医馆”的梦想。张文军医生说,在学生时代开始他就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努力学习传统中医知识,研究针灸等传统疗法。但毕业后,现实和梦想发生了冲突,特别是从事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后发现患者对中医这一块不认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张文军医生的中医梦想迎来一个可变为现实的契机。那一年他去北大学习,去学习透皮技术、中药外敷技术,学习后感觉这个确实好,然后自己就去钻研,努力学习,开始学习中医经典。同时,更为重要和关键的是,在北大,张医生还认识了一位老师,正是这位老师把他引入传统文化和传统中医的殿堂中来。通过对传统文化和传统中医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他发现这个传统中医特别好,非常经典,简单的几味中药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张文军医生说,通过2014年北大的学习,他对中医的热情彻底被点燃了,卫生室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2016年,张文军医生把原来的房子推倒,在家人朋友的资助和支持下,再通过银行贷款,一座现代化的卫生室建成了。
张文军医生在为患儿作检查
跟紧国家方向,大力弘扬中医绿色疗法
张文军医生说:“其实很多医生都认可中医,只是没有找到切入点。”近几年,国家一面“限抗、限输液”,另一面又大力推广中医中药和绿色疗法。张文军医生认为这是基层医生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张文军医生正是把握住这个机会,让自己的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张文军医生在为患者做艾灸
张文军医生说:“在我的诊室,很少输液,一般采用口服中药、针灸、拔罐、艾灸、刮痧、推拿等传统中医疗法给患者治疗。在群众中,包括以前的我都认为中医很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要方法得当,效果并不慢。去年流感高发的时候,有一个患者高烧,在其他地方输了好几天液都没有见到很好的效果。他来我这后,就是通过点刺放血、拔罐的方法,几分钟就快速降温,然后又给他贴敷了中药以及开了一些口服的中成药,一天时间病就好了。”
中午时分,学生利用休息时间来东街卫生室找张文军医生针灸治疗
“针灸、艾灸、刮痧等传统的中医疗法,单纯用一种方法可能治不好病,包括中药,治病也特别慢,但我们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它的疗效就优于打针输液,它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非常快。一方面它能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还能减少身体的负担。
推广中医理念很难,但不放弃
患者认为输液见效快,会主动要求输液。针对这个问题,张文军医生说:“这些需要我们医生去跟患者解释沟通。很多患者认为输液打点滴来得快,这个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但我们也得去做,不能因为做不好就不去做。相对来说,我们要把中药的优势,包括针灸、艾灸给患者讲解一下,让患者知道这个东西的理念在哪里。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医生自己要优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怎样才能把中医的这个精髓讲出去。然后在患者身上立竿见影。患者他下次就不会主动要求你输液了,而是说‘先给我扎个针吧’。包括我现在的病人,到我这从来不会说给他打个点滴,而是说‘给我包点中药,或者按摩一下,扎一下针’。这是理念性的东西。”
张文军医生在为百姓作健康知识、传统中医知识的讲座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做了20年的医生,18年的基层医生,张文军医生说:“做基层医生确实很累,晚上一关上大门,浑身无力。但是当一个个患者在你手里得到了健康,那种喜悦要比得到多少钱、多少物质高兴很多、愉悦很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苦尽甘来’。”
我们很多医生常抱怨说“我做了很多却得不到回报”,这是很多医生面临的困惑。张文军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苦还没有苦到底。基层医生要想苦尽甘来,就是不断地去求,多吃苦,提高医疗技术。
张文军医生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知识
《了凡四训》提到“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很多东西都是需要付出。张医生回想起自己近几年的求学历程说到:“像我近几年学习的知识,都是跑北京、上海,都是自费学来的,有时火车买不到坐(卧)票,一站就是一晚上,这种滋味回想起来都难受得很。”
“当你提升了自己的内涵、技术,把能力提高了,闻名乡里,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找你看病。你不要想着我这村800人,我就给这800人看病,你得想办法把邻村的病人给吸引过来,你可以把城市的病人也吸引过来。基层这个概念是有局限,但它也可以是无限大。”
东街卫生室内等候的患者
锦旗上的患者很多都来自周边的县区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在聊到对基层医生这个职业看法时,张文军说到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弱势群体,包括我们的老人、儿童,他们都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做医生,不只停留在技术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德”。张医生说到:“一些基层医生认为非常苦,赚不到钱。其实这是他们的认识问题,当一个医生不是为赚钱的,它是为人民服务的。你应该想到‘社会给予了我很多,社会教我成长,让我成为了一个医生,我回报了社会什么没有,我需要给社会做些什么?’不只是基层医生,大医院的医生更应该如此。”
在践行这一点上,张文军医生说:“很多的基层医生可能比我做得更好,我也是在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感悟出来的。比方说,我这里65岁以上老年人可以免费领取一些防心脑血管方面的药物,可以免费定期检查身体,逢年过节给老人发一些小慰问品。在卫生室一进门的显眼处,我这有一个免费取药处,一些像晕车药、退烧药、抗过敏药、创可贴等都是免费的,病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免费拿。对于0-6岁的儿童,我们免费给他们定期体检,同时教孩子父母一些中医按摩保健的知识,教会他们如果孩子感冒了,按摩哪个穴位就可以解决问题,减少用药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伤害。”
一位大妈在免费取药处取药
......
综上所述,张文军医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概括起来就是:“有梦想,有坚持,能够把握国家的方向,努力学习和推广中医传统文化,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吃苦,还要有爱心。”
成功没有捷径,成功也不可能是简单的复制模仿。张文军医生的成功之路只能被学习和参考,希望还在困惑中的基层医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路,为自己,也为了国家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