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看,我现在讲解下直肠给药的操作程序,首先是消毒,用消毒棉签在小孩肛门口由外到里擦拭进行消毒,然后再把装好药水的导管插进去,插入的深度为125px—250px,药液的温度保持在36℃—40℃之间。”这不是医学院的课堂,也不是卫生系统组织的医疗培训,而是一家诊所医生正在为患者家属讲解直肠给药技术,这家诊所的医生名叫齐广武。
为什么齐大夫要教会患者家属使用直肠给药技术呢?带着这份疑惑,笔者对齐大夫进行了采访。
齐广武,吉林省公主岭市大领乡人,自四平市中医药大学毕业之后,一直扎根于基层,在家乡经营着一家中西医诊所,守护着全村几千农民的身体健康。
齐大夫从医以来,一直将患者的需求摆在第一位。他有求必应,随叫随到。2013年12月的一天,一个小孩深夜发病,生命垂危,齐大夫顶着腊月的寒风,骑车八公里多,到村民家进行施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细心治疗,小孩终于脱离危险,病孩家人无比感激;还有一次村民林梦卢于夜间起床后,突然昏倒,齐大夫不顾寒风雨雪,精心治疗五天,最终使病人得到康复。诸如此例,在他十几年的行医之路中,数不胜数。
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出诊,齐大夫深感农民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所带来的后果,齐大夫说:“如果老百姓能懂得一些医学常识,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的医疗技术,很多常见的疾病其实是没有必要跑几十公里路来诊所里看的,只要家里备点常用药,自己就能处理。”出于这样的考虑,齐大夫总是会毫不保留地为老百姓介绍一些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尤其是直肠给药技术,因此,当你来到齐广武诊所时,你一定能看到这样的场面,齐大夫一边使用直肠给药技术为病人治疗,一边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直肠给药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患者家属把药带回家后,自己就能为患者灌肠治疗,大大节省了患者天天跑来诊所治疗的时间和精力。
久而久之,齐大夫的诊所基本成了大岭乡直肠给药的培训基地,齐大夫的知名度也随之迅速得到提升。据了解,齐大夫如今每天平均要接诊60多例患者。但是病源的增多,就意味着医疗风险也不断扩大。因此,齐大夫对我们说:“我每天愁的不是病源,而是医疗安全”。
也许在大多数老百姓眼中,诊所最大“特色”就是满屋都挂着吊瓶,但在齐大夫眼中,吊瓶就是定时炸弹。因此,自从接触并掌握了直肠给药、雾化吸入等绿色疗法之后,齐大夫就基本上停止使用静脉点滴的治疗方法了。他说:“如今的医疗环境,对乡医来说非常不利。有些患者抱有‘要想富,告大夫’的不良思想,一旦发生医疗事故,一名医生就很难翻身了,而挂吊瓶就容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我现在基本上不使用这种治疗方法,心里也更踏实了。”
谈起直肠给药技术,齐大夫充满感激地对笔者说:“我早在几年前就接触了直肠给药技术,但真正开始全面在诊所里推广,是在今年4月份以后,当我参加完中华医学会基层医生继续教育暨海立新学术会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了直肠给药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对于基层医生来说,知名度和安全性就是生命线。提高了知名度,才会有更多病源;确保了医疗安全,才能让医者人生无风险。正如齐大夫所说:“乡医应该用恰当的方法努力提高知名度,用安全、有效、可靠的药品和医疗技术保持知名度,我就是靠传授医疗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用海立新这样的药品和绿色疗法来维持知名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