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80后乡村医生相阳服务乡农 出诊随叫随到

2016/4/16 8:58:09 来源:基层医生网

忙碌卫生室病人家两头跑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是临沂市最北端的乡镇,圈里乡再往北,就进入了沂山脚下的西相家庄村。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一位年轻的“80后”乡医——相阳。人虽然年轻,村里老年人们对他却赞不绝口。

简陋的院墙,四间旧瓦屋,铺着红砖的诊疗室,这就是西相家庄村卫生室。见到相阳时,他刚刚从病人家打针回来,坐下没一会儿,就有病人到卫生室。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手还是肿着?”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病人:“嗯,还肿着。”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平常里怎么样?”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病人:“平常没事,就是我那天晚上吃了辣椒。”

趁这个时间,相医生说还要去给村里的赵文荣老人量血压。简单收拾了一下血压仪等工具,相医生便又出发了。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头还晕么?”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病人赵文荣:“头不晕了。”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现在一天吃几次药?”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病人赵文荣:“吃两次。”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好好吃着,别停药,少吃肥肉,平时多运动运动,多吃点青菜。”

赵文荣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从她家到卫生室有一公里,对于72岁高龄,子女不在身边的的她来说,到卫生室是一件麻烦事。每隔一周,到赵大娘家里量血压,相阳一做就是5年。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村村民赵文荣:“要不是他,我(看病)得往下(乡里)跑,年纪这么大了,跑不动啊,庄靠的太远,就光照顾我们这些有年纪的了,一直在这里没挪地方。”

出诊家家户户都留有电话

上门给村里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检查是相阳每周的常规工作。提起这名80后的医生,村里人嘴里都是称赞。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村村民:“电话也中,去叫也中,信到就来了。如果说改天还打针,他自己兑好药就来了,态度特别好。”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村村民:“去年你的侄那会儿,(相医生)跑了五十天,相阳他就是下雨也去跑(去打针)啊。”

一个人,一个卫生室,四间房,四个自然村,一千八百多口人。18岁从医,从业17年,相阳每家每户都有他的联系方式,只要病人打电话,他都会带上药箱上门治疗。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就像那些年纪大的,走不来就打个电话,特殊情况的,像肚子疼的厉害的,打个电话就去了,冬天忙点儿,忙的时候跑不过来,平常也能跑过来了。”

一名乡医,四个村,一千八百多位村民。既要在卫生室坐诊,还要上门服务治疗。帮办问他工作中最困难的是什么时,他不是说忙不过来,而是说山路不好走。

腿脚不便最愁山路难走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路走多了它就疼。”

生活帮帮办:“是哪个地方疼?”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就是腿啊,膝盖还有胯这个地方。”

生活帮帮办:“疼的时候怎么办?”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疼的时候就自己揉揉,再不行就吃一点活血止疼的药。”

山路难走,相阳出诊最怕遇上阴雨天,由于小时候左腿髋关节错位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左腿落下残疾。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的妻子:“一天走多了也是很累,他就翘起腿来,让给他揉揉,说你快给我揉揉腿吧!有时候我也很累给揉腿揉的。”

现在,卫生室没人的时候,相医生就看看书,打扫打扫卫生,整理下村里的健康档案。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分着健康人群、高危人群、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

生活帮帮办:“这些档案的资料都是怎么来的?”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下户采集,下户量身高、体重、腰围。”

家人支持会一直走下去

在卫生室的一个偏房里放着一张床、一台电视、一个饮水机,还有一个取暖用的煤球炉。这里是相医生值夜班的地方,他经常在这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天。相阳家住北相家庄村,离卫生室并不远,但他却要每天24小时守在这里。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工作人员牛女士:“就是半夜一个电话就去了,不去的话,人家小孩发着烧,咱心里也是过意不去,我就说你还是赶紧去吧,一般的就是在卫生室住的多,回来很少。”

每次进家门,两岁半的小女儿就立刻找他抱着,吃完饭马上赶回卫生室。相医生说,这样的生活他也已经习惯了。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西相家庄卫生室乡村医生相阳:“医疗条件还不行,医生也少,现在大学毕业都不愿意下农村。”

回到卫生室,相阳又开始工作。他说,虽然卫生室条件简陋,他一个人经常跑不过来,但是,他还是会尽全力给村民看好病。

妻子的支持和村民的信任,让他在这里一干就是十七年。相医生说,他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在看到病人病好的那一刻,村里需要有一个医生,他会在这里一直坚持下去。给这位朴实的八零后乡医点赞。